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27日晚,一则上海实施浦东、浦西分区封控,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的通知突然下发。

“半封城”指令一下,大部分人忙着出门抢菜,但木爷身边金融机构的朋友们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他们连夜收拾行李赶去公司,在12点前回到公司待命。第二天恰逢周一开市,摆在眼前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后续几天的交易顺利进行。

其实从疫情开始,部分金融从业者就已经住在公司轮流值班了。为了保证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担心不知何时小区就被封了,只能带上行李住在公司,一住就不知道要几天才能解封回家。没想到没等来解封,倒是等来了彻底的分区封控。

虽然比起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这些直接抗疫人员的辛苦是小巫见大巫,但金融从业者在“抗疫连续剧”上也算有了露脸的戏份,心里既觉得辛苦,但也油然而生了一种使命感。

抗疫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普通人都在疫情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木爷自己是典型的“双栖动物”。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上海、深圳两地穿梭。身边也有很多情况类似的朋友,一直过着双城生活。这次疫情爆发,上海、深圳两个城市都面临巨大考验,打乱了大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眼看最近上海病例越来越多,昨天更是突破单日3000+大关,反观深圳已经基本恢复往日常态。

木爷对这两个城市的防控情况也试着做些拆解:

1、面对这波猝不及防的疫情,上海、深圳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从目前的效果看,深圳略胜一筹。

但究其原因,两个城市走的防控路线不尽相同。

虽然目标都是社会面动态清零,但深圳明显措施更为严格,多次全民核酸、七天封城等;而上海走的是一条对居民影响更小的路,网格化、动态管控。即使开展全员核酸也还是采取分区封控的方式,并没有真得“一刀切”封城,希望将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上海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深圳也有近两千万常住人口,均为超大城市,如何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是极其艰难的考题。

可以说,这两个城市都举“洪荒之力”试验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深圳严苛,上海柔性,虽然路线不同,但这两个城市的试验结果都为我们国家未来的防疫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样板经验。

 

2、从目前的管控情况看,深圳更加有序,资源准备更充分。

深圳在此前经历了几次一定范围的病例传播,也做过多次全民核酸,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应对经验。

比如,在深圳核酸检测很方便,有大量检测点,老百姓走几步路就能找到就近的社区核酸检测点;数字化程度高,做核酸和出结果的速度都很快;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组织井然有序;粤康码和粤核酸都很好用,进门一出示就能看出核酸结果在多少小时内,效率很高。所以,这次疫情一来,深圳可以立刻开展大面积的核酸筛查。

上海核酸检测点少,出结果慢,有时候核酸结果出来都快过了48小时。健康云之前还因同时扫码人太多出现过临时瘫痪。普通老百姓主动要做核酸的,找个核酸点很不容易,排队时间非常长。人挤人的核酸检测中,更可能伴随着交叉感染风险。

上海此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核酸,很多上海人直到这次疫情才第一次做核酸。没有经过充分的压力测试,重度压力突然来了便稍显手忙脚乱。

木爷看来,这次上海抗疫的“七寸”可能正在于此。核酸本来是帮助筛查阳性病例的,但核酸检测跟不上,导致我们总是跑在病毒后面,疲于奔命却效果不佳。

前几天还发生了上海某医院护士突发哮喘却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幸身亡的惨剧。

这方方面面其实都反映出,上海面对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配套工作没有完全准备好,应对起来就显得很吃力。

 

3、随之而来的,网上开始有舆论质疑上海的防控政策。既然没有做好准备,为什么不干脆学习深圳直接封城,停止一切经济活动?

下令封城其实是更容易的选择,但为什么上海没有这么做,或者说为什么上海不能?

上海之前的努力都是尝试在为全国人民试验一条平衡抗疫和生活的路。

这条路必然是难的,但却极具价值。

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学习某些西方国家直接“躺平”的策略,也不可能一直无条件地封闭下去。

中国势必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抗疫道路。既然是全新的路,必然要有第一个试验田,上海正是相对来说最适合的城市。

深圳“血厚”,经得起多轮全民核酸和城市运行暂停七天。即使这样深圳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其他城市呢?有几个城市有这样的实力能学习深圳?

随着上海发布了全民核酸的公告,浦东、浦西分开封控,大家都戏称“九宫格变鸳鸯锅”,看起来好像网格化政策不奏效,还是要回到封控的老路。

但既然是试验,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没有人能保证它一定成功。

抗疫是全世界的难题,所有国家包括中国都在求解,目前没有国家能说自己有绝对正确有效的对策。

因此,现在我们更应该给上海、给政府一些宽容和理解。

没有人能做到完美,但大家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创新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不可能一招制敌。每次积攒的经验都是为了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4、我们作为普通民众,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更需要做的是保持乐观心态,相信政府,积极配合。

从昨天公布“半封城”开始,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大家在艰苦抗疫的同时,发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嘴上抱怨,但大家还是默默接受了政府的安排,用段子苦中作乐。

昨天晚上,朋友圈里被疯转的关爱独居老人的信息,也体现着普通老百姓的善良。即使自己生活已经很辛苦,仍然会为了更弱势的人伸出自己的援手。

团结就是力量。

这时候大家都很难,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共度时艰。

给管理者多一些时间和信心,相信他们不会辜负人民的信任。

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方能尽早结束这轮疫情,让生活恢复常态。

 

5、在这几年抗疫路上,上海一直是当之无愧的“三好学生”。

这次不是上海考得不好,而是考题实在太难。在这次大考重度压力下,相信上海最终还是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类历史上,磨难从未停止,但劳动人民总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将困难踩在脚下。

我们现在付出的所有努力和代价都不是白费的。当我们终于熬过疫情,再回过头看,应该会觉得很骄傲。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乌云不会永远占领天空。

引用杨绛先生的话:“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我们没有那么伟大,我们只是想好好活着;

但我们都很伟大,每个人都在积极奔赴一场关系国计民生的艰难战役,并一起期盼着胜利来临的曙光。

相信胜利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而这一天,一定不远。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木爷说”,发布于2022年3月28日。

 

话题:



0

推荐

杨 峻

杨 峻

4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杨峻,经济学硕士,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曾任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总行授信审批部(上海审批中心)副总经理、陆金所控股首席风险执行官、中国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近年来致力于金融科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著书有《一面成熟,一面天真——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及《资管新时代——投资者适当性理论与实践》。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