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招行2020年财报首次提到大财富管理战略,与此同时,招行还引入美国著名的财富管理机构摩根大通。摩根资管出资约人民币26.67亿元,持有招银理财10%的股权,而转让价格是否被低估也引发市场的热议。
 
这段时间,木爷一直在思考,招行为何引入摩根大通?大财富管理的战略升级要走怎样的路?
 
 
 
01
 
 
细心研究发现,其实招行的发展路径与摩根大通十分相似,或者说招行一直在追随国际优秀财富管理者的脚步。
 
1、都走轻资本战略,市值业内领先
 
财富管理业务是一项利润率高、资本占用低、稳定性强、护城河高的业务。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资产与财富管理部门ROE在它的四大业务板块中处在最高水平。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同样,招行也一直在走轻资本的战略路线,截至2020年末,其ROE为14.58%,股份行中最高。ROE高,市值自然在业内排名靠前。摩根大通在美国四大银行中市值排名第一;而招行的市值不仅在国内股份行中排名第一,甚至超过了建行、中行等国有大行。
 
 
2、都具有优秀的管理层
 
两者均得益于优秀稳定的管理层,实现行业地位的迅速攀升,这也契合金融行业需要顶层设计的特点。
 
摩根的CEO戴蒙是一位金融天才,对风险判断卓有远见,及时减持次级债券,让摩根大通成功躲过次债危机。尤为重要的是管理层非常稳定,戴蒙自2004年正式接任摩根大通的CEO以来,已经任职17年。而招行成立三十四年,仅有三任行长,其中第一任王世祯任职12年,第二任马蔚华任职14年,现任行长田惠宇已任职8年。三位行长都称得上杰出的银行家。招行优秀的管理层打造了零售银行的战略定位,让其从股份制银行脱颖而出,比肩国有大行。
 
3、都非常注重科技的投入
 
招行一直重视推进金融科技的战略,大力开展金融科技银行建设,把金融科技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截至2020年底,招行两大APP月活跃用户(MAU)达1.07亿户,这一体量可与互联网公司相媲美。
 
再来看摩根大通,摩根大通CEO戴蒙是个科技迷。自他2004年加入摩根大通后,就非常注重对科技的投入。摩根大通在全球有31个数据中心、约67000个物理服务器、27920个数据库、一个全球高效专网。戴蒙曾说过“在亚马逊成为银行之前,我们先成为亚马逊”。可见摩根大通科技投入的目标不仅是超越同行,更是向科技行业大咖看齐。
 
4、都以零售业务见长
 
招商银行无疑为国内最优秀的零售银行。截至2020年末,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AUM)8.94万亿元;客户存款5.63万亿元,净息差2.40%,存款结构优化;理财产品余额2.45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突破16万亿元。从基金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销售机构保有量100强榜单来看,招行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6711亿元,位居全市场首位。
 
摩根大通银行是美国排名第一的信用卡发卡机构,在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总额、ATM网络覆盖上也是排名第一。按照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在大银行中排名第一。同时,还是北美第一的私人银行,管理了24万亿的客户资产(机构与零售客户合计)、17.6万亿的AUM。除了零售业务,摩根大通投行手续费收入为全球第一,资产托管规模全球第二,交易市场份额领先,为全能型选手。
 
如此看来,招行之所以引入摩根大通作为战略投资者,就非常清晰了。两者有相同的战略定位,而摩根大通又是全球非常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有很多招行值得借鉴及学习的地方。
 
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相对成熟,其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1)从产品为主导的卖方销售模式向客户需求驱动的买方投顾模式转型。(2)自有产品销售向开放财富管理平台转型,与外部机构合作共同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化,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加速。
 
相对来说,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过作为国内银行财富管理机构的领头羊,招行一直在加快自己转型的步伐。
 
自提出大财富管理战略以来,招行动作频频,持续向开放财富平台转型。不仅引入40家基金公司及资管机构入驻,还推行“招阳计划”,升级“五星之选”等,致力于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另外,招行一直致力于深度了解客户,自2009年以来携手贝恩公司发布多期《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招行这种不断迭代、自我突破、敢于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让人敬佩。
 
 
 
02
 
 
 
招行已然是国内最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但依然在持续追赶国际领先者的步伐。那么,招行对比摩根大通这种国际优秀财富管理机构代表,还有多大的差距?
 
1、私行业务规模差距大
 
从规模上来看,截至2020年末,招行零售客户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为11.70万亿人民币(资产管理与产品代销规模合并计算),在国内银行业排名第一。而摩根大通零售客户资产规模为15.21万亿,招行规模为摩根大通的76.92%,貌似看起来差距不是很大。
 
而实际上,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是衡量机构财富管理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高净值客户对资产配置、服务及资产的安全性要求更高,需求也更加个性化。从私人银行业务来看,招行为2.77万亿,对比摩根大通的10.27万亿,仅为摩根大通的26.97%。可见从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来看,招行与国际优秀的财富管理公司还有很大差距。
 
 
 
数据来源:年报
 
2、科技投入差距大
 
科技可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数字化时代,财富管理机构对客户的争夺及服务,从线上到线下,科技能力愈发重要。
 
2019年,招行将科技投入比例写入公司章程,每年投入比例不低于主营收入的3.5%,为国内银行第一家。2018年至2020年,招行每年科技投入金额分别为65.02亿元、93.61亿元及119.12亿元,占当年主营收入2.78%、3.72%及4.45%。对比摩根大通近三年的科技投入金额为422.63亿元、638.37亿元及671.97亿元,分别占当年主营收入的5.98%、8.51%、8.65%。从绝对金额及主营收入占比上看,招行科技投入的力度与摩根大通相比,差距较大。
 
 
 
数据来源:年报
 
3、打造专业财富管理团队道阻且长
 
财富管理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客户需要对机构足够信任,才会愿意将资产委托。这仅靠科技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机构有“温度”的陪伴。
 
一方面机构应该具备很强的投研能力,优化资产配置,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收益率;另外一方面又需要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对客户的收入、家庭甚至是身体健康等状况深入了解,真正实现动态、实时及个性化的KYC,进而调整客户资产配置,做到KYP与KYC的精准匹配。
 
而摩根大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领头羊,在这两点也做得非常优秀。摩根大通股权和固定收益的投资业绩在过往10年时间里位居全球同业前两名,多个固定收益产品获得晨星公司的四星或五星评级。人才管理方面,摩根大通投资组合管理人才超过800多人,财务顾问2462人。不仅专业队伍强大,而且人员稳定性高,核心人才流失率低于5%。摩根大通在全美最佳雇主评选中多次榜上有名。
 
招行在投研能力方面,受限于单一牌照的经营,过往在客户资产管理方面更多投资于“非标”产品,理财产品的优秀业绩更多来自于“非标”的贡献。对于权益投资,招行并不擅长,相关投研能力较为薄弱。即使目前成立了理财子公司,投资能力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及沉淀。在专业管理团队方面,招行的年报并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是这几年,招行人员的流动性明显上升,市场上应聘的招行员工变多,不像之前很多年人才市场上根本挖不动招行的员工。而且近期在招行工作多年的唯一女高管刘辉出走,在业内引发了热议,坊间也有老招行干部被清洗的传言。管中窥豹,这可能也意味着招行的管理并非像看上去那么美。
 
 
 
当下,招行在商业银行中一骑绝尘,但事物往往是两面的。是否能够躲过成功者陷阱,也是对招行成功成色的检验。
 
招行离摩根大通有多远?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话题:



0

推荐

杨 峻

杨 峻

4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杨峻,经济学硕士,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曾任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总行授信审批部(上海审批中心)副总经理、陆金所控股首席风险执行官、中国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近年来致力于金融科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著书有《一面成熟,一面天真——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及《资管新时代——投资者适当性理论与实践》。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4篇